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

三十三觀音之十: 魚籃婦觀音

三十三觀音之十: 魚籃婦觀音

       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尊的「魚籃婦觀音」,末學已在上一篇『魚籃婦觀音的故事與法相之創作變遷來自於漢傳佛教』的文章中有詳細提及,因此,在本文章裡就不再多做說明。這篇文章中,主要是陳述末學這尊「魚籃婦觀音」的創作過程。

 

1.

起稿  

 

2.

毛筆宣紙墨描勾勒

 

3.

開面上色

 

4.

礬宣紙走礬的修復技巧

「走礬」修飾


        什麼是〝走礬〞?走礬現象都是發生在熟宣紙上!所以若要了解走礬現象,就必須先對熟宣的製作過程有所了解。宣紙有分「熟宣」與「生宣」以及「半生熟宣紙」,宣紙若沒有經過礬水處理,就稱之為生宣。生宣因為沒有經過礬水處理,因此上墨時會有暈開現象,所以生宣一般都是用於畫水墨畫或寫意的潑墨畫,利用生宣會暈開的特質,來呈現自然的墨韻效果。

   

        熟宣紙既是在生宣紙上,做了一層礬膠處理,這層礬膠將會把宣紙的表面纖維固定,讓作畫時不會暈開,這就是熟宣的特質。一般熟宣都是用於寫實的工筆畫,尤其是人物畫像,由於勾勒線條與上色都不會暈開,因此可以畫一些比較精細的圖案。


        半熟宣紙就是宣紙的表面纖維沒有完全固定。半生熟宣紙比較不會暈開,只要水分控制好,也可以畫出很細緻的圖案,若需要做出生宣的渲染效果,它也可以表現出潑墨畫的意境。


        以上的解釋也讓我們對於這三種宣紙的特質有了基本概念。言歸正題,熟宣因為是經過礬處理,因此又稱之為「礬宣」。目前我們所用的礬宣紙,大多數是來自大陸所生產的宣紙,因為礬宣的製造過程繁瑣,若在工資高的台灣地區來生產礬宣,恐怕這礬宣紙將會是天價了,所以在台灣能買到的礬宣幾乎都是大陸製造的。


        在此先聲明,我不是批評大陸貨品不好,只是大陸產品在品質要求上比較不穩定。中國大陸的礬宣,因為在製作過程中的品質控管不佳,因此礬宣的走礬情形也是常見的現象。「走礬」就是在宣紙上礬膠之時,礬水使用得不平均,礬一般都是透明無色,因此不平均也不易察覺,通常都是上色後才發現。見上面這個畫面,上色後出現色彩不均勻的現象,這就是走礬了。

   「走礬」修飾後


       「礬」透明無色,在宣紙上若不是很平均,也不易被察覺,因此,礬宣走礬的情形一般都是在上色後才會發現,當然,知道後就太遲了。見圖,很多人遇到礬宣走礬現象都束手無策,一般都會選擇重新再畫一幅。不過對我而言,我不會輕易放棄,反而順其走礬現象來個修飾挑戰。這個因為走礬而讓我這件衣服留下斑點,我順其斑點的圖形加以美化,讓它變成了花布,這樣不是更美觀嗎。


        其實這幅畫走礬的部分還算幸運,若這幅畫走礬的部分是在臉部呢!毀容了!怎麼辦呢?總不能在臉上加上紋身圖案吧!?若是這種情形,我將會以〝重彩〞來修復走礬的部分。事實上,在走礬的部分使用重彩來覆蓋,是可以覆蓋過去的,當然還是要一層一層的覆蓋才會比較平均。因此,若遇到走礬現象不必太過於擔心,也沒必要重新再畫過,只要稍微動動腦,看是要「重彩覆蓋」,還是要以「花紋修飾」,都是要憑自己判斷來決定。


   這幅畫是以礬宣紙作畫,遇到走礬現象正好當個活教材,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與修飾技巧供各位參考。

5.

魚籃婦觀音面部

 

        這幅觀音畫像,是以仕女的型態來呈現,因此,從面部畫法來看,都是仕女相的特徵。在這裡,我們見不到菩薩的二分弓字眼,還有眉心的珠紗痣,以及眼窩臥蟬或脖子上的三無礙紋,這是十足的仕女相畫法。

 

 

 

6.

作品完成

 

記得過去在研究觀音法相的時候,有曾經聽過這麼一個說法,在台灣居家神明廳中所供奉的觀音像,什麼名號之觀音像都有人供奉,唯獨只有魚籃婦觀音或馬郎婦觀音,沒聽說過有人供奉在家裡的佛堂。尤其家中有未出嫁的女兒,更是忌諱供奉這兩尊觀音像,是什麼原因會如此忌諱呢?末學經過資詢民間信仰的一些專家後,終於得到了一個令我感到啼笑皆非的原因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有此禁忌傳說是因為魚籃婦觀音,或馬郎婦觀音的傳說故事所致。因為傳說的魚籃婦觀音,或馬郎婦觀音的故事,其女主角是觀音所化現,故事內容是魚籃婦先以提供婚姻為誘餌嫁給了馬郎,卻在結婚的當夜就死亡,且並未完婚的情節,也使人認為魚籃婦觀音是個〝逃婚新娘〞!

 

        原本魚籃婦觀音的故事,是在描述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,如何利用祂的方便法門來渡化眾生念佛。然而,卻被一些對於佛教教義一知半解的信眾,斷章取義的扭曲故事之真實意,並將這個故事的結局當成一個不祥的象徵,誤導信眾認為家中若有未嫁女,魚藍婦觀音便成了忌諱供奉的對象。

 

        其實家中有女不嫁,要自己去探索原因,而不是牽拖這尊法相的問題。一個是凡人,一個是菩薩,豈能混為一談呢?凡事一體兩面階惟心所造,既然有正負面的分別思惟,為何不選擇正面,而反之選擇負面的思惟來困擾自己呢?這就是眾生庸人自擾的業障吧。


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


      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