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三觀音之十七: 眾寶觀音
〝眾寶觀音〞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七尊。〝應身相〞為眾寶觀音;〝化身相〞是〝優婆塞身〞亦有說是〝長者身〞的示現。「優婆塞」是印度對於受過菩薩戒的在家修行者之稱呼。「長者」,就是年高德重的人。例如,年紀大又道德高,也有很多財富,加上博學多聞,有大智慧,或國家之中有崇高地位的人,或者是國家的首相等。
眾寶觀音寓意:趺坐地上,右手向地,左手放於彎膝之上。象徵知足圓滿。
〝眾寶觀音〞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七尊。〝應身相〞為眾寶觀音的〝化身相〞是〝優婆塞身〞亦有說是〝長者身〞的示現。「優婆塞」是印度對於受過菩薩戒的在家修行者之稱呼。「長者」,就是年高德重的人。例如,年紀大又道德高,也有很多財富,加上博學多聞,有大智慧,或國家之中有崇高地位的人,或者是國家的首相等。
《普門品》中曰:「應以長者身得度者,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。」見圖示;觀音示現長者身為眾多的長者說法。因為長者地位崇高,因此要化現長者的身份為他們說法,以仁民愛物的法門使其成就。又有些長者,雖自身不希望成為長者,但還是要以長者的身份來感化他們,才能使他們信伏,所以觀音菩薩就投其所好,現長者身為其說法,以便使其接受教化。
眾寶觀音之故事由來非自佛教經典,而是來自於民間故事傳說。眾寶觀音又稱之為多寶觀音。《觀音菩薩傳》中載有「多寶觀音」的故事,傳說觀音菩薩顯化於江北的事蹟:古代江北地區民風刁悍,不知禮義廉恥,只貪財物,道德觀全無,只要有利可圖,為盜為娼都無所謂。再加上這些人都沒有信仰,不知自身經常造惡會引發因果報應。觀世音菩薩慈悲,見此狀況非常不捨,而決定度化這些眾生。
觀音菩薩化現一位外地來的長者,來到江北地區隻身於這些眾生當中,長者全身穿金戴銀,手中又捧著一個裝滿財寶的聚寶盆,說是從外地來到本地尋親訪友的。這位長者全身戴滿金銀珠寶,捧著一個聚寶盆,就這樣大剌剌的在大街小巷閒逛,故意引起這些貪得無厭的歹徒注目。長者逛街逛累了,又故意走到一個偏僻無人的地方歇腳。長者找了一塊大石頭,將聚寶盆往旁邊一放,便坐在石頭上閉目養神,最後竟然打起盹來了。這批跟蹤長者而來的歹徒見狀,認為正是行搶的好時機,大夥便一哄而上,並將長者身上的財物與聚寶盆搜括一空。
這幫歹徒搶走長者的財物後,就各自分開去銷贓了。正當歹徒們洋洋得意,準備將財寶變賣時,手中這些財寶竟瞬間化成石頭。這幫人見狀後非常驚訝,心想這位長者可能是神仙所化,於是紛紛回去長者曾經歇腳處想探個究竟。眾人回到搶奪長者財物之處想見長者之時,卻見不到長者的身影,只見到長者曾坐過的那塊石頭上,豎立了一塊香梨木,木頭上還寫著「多寶觀音」的字。後來事情傳開來了,大家認為這是多寶觀音示現來教化他們,於是便將這塊木頭雕成一尊名為多寶觀音的法相,並送往當地慈雲寺虔誠禮拜供奉。
眾寶觀音法相還有一造型為密教大乘寶相;四面十八臂,每手各持一寶所謂眾寶,這尊法相較為罕見,常被誤以為是准提觀音像。眾寶觀音所持寶盆內有七寶,這七寶又稱「七法財」,是信、進、戒、聞、捨、慧、慚等的譬喻。七法財是一個人精神上的七聖寶,也是一般人最基本的修行之道。佛陀把黃金喻意為毒蛇,非分之財不要貪,否則終究自食惡果。眾人追求心外物質,其實修善心累積福報,有健康財富才是真正的寶。至於身外的金銀財寶,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人生終究一場空。然而,很多人卻誤將眾寶觀音當財神拜,真是有失佛教的真實意。
末學因為研究菩薩法相,無形中卻也因為菩薩相而受益,從菩薩相當中去體會菩薩「以相說法」的意境,了解了菩薩的願力,也對佛教的真實意有了粗淺的認識。在末學過去的文章發表當中,曾經提過三十三觀音的應化身相之解釋,或許一些新的讀者沒有看過那些文章,在此,末學再度重提,觀音菩薩的「應化身」相如何解釋。
要解釋觀音菩薩的「應化身」,就必須將「應」與「化」分開來解釋。我們學佛人都知道菩薩本體無相,但是眾生因為有色身的束縛著,所以很難接受「無相」的境界,因此菩薩必須以「相」來應「應」眾生,所以菩薩才有了「應身相」的示現。簡單的說,「應身相」就是眾生惟心所造就出來的相,也就是供奉在寺廟裡的菩薩造像。長相特別於常人,擁有人的身形但卻身著天衣穿金戴銀又相貌莊嚴,這就是眾生心目中的「菩薩相」,這種菩薩相就是應眾生所感的「應身相」。
相對的,「化身相」就是菩薩化現成凡夫的相貌,簡稱「凡夫相」。假設菩薩以「應身相」出現在凡間,相信這將會引起眾生很大的騷動。所以菩薩入凡度化眾生,就必須變成與眾生一樣的相貌,混雜在眾生的世界裡,而讓眾生不易察覺祂們的真正身分,而很容易親近眾生度化眾生,這就是菩薩的「化身相」。總之,「應身相」即是「菩薩相」,而「化身相」即是菩薩所化現的「凡夫相」,我相信這樣得解釋應該很清楚了吧。
觀音菩薩法相在所有佛教菩薩相當中,最千變萬化的一尊,祂的法相造型多得不可計數,而且從古至今仍然不斷的在增加當中。這與觀音所發的大願有關,因為祂誓願度盡六道眾生,觀音普門品的三十三應化身只是一個方便說,事實上祂化身千萬都是應應眾生所需而化。
觀音之造相根據,一般分為兩個方向,一是引經據典,二是依據觀音的民間故事傳說。由於觀音與眾生非常親近,所以相關故事與傳說卻多過於正統經教所述,儘管如此,所有關於觀音的造像,都應該與觀音經教的願力相符。讓欣賞者能以圖取意,更容易了解觀音的願力,讓法相達到以相說法的目的,這才得以稱上所謂如法之相。
末學所創作的眾寶觀音法相,身著華麗天衣,穿金戴銀,頭戴寶冠,身邊置一聚寶盆,這是引用多寶觀音的故事所創作出來的法相。左手下垂如觸地印,右手呈與願印。足上現法輪,「法輪」象徵佛陀所說之法,法輪轉動如法音宣流。法輪現於足底,代表願行巧智說法。這尊眾寶觀音相的構想,想必在眾多觀音法相中,又再增添一尊新法相了。
清代刻版畫《普門品》經變圖\應以長者身得度者,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。
《普門品》中曰:「應以長者身得度者,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。」見圖示;觀音示現長者身為眾多的長者說法。因為長者地位崇高,因此要化現長者的身份為他們說法,以仁民愛物的法門使其成就。又有些長者,雖自身不希望成為長者,但還是要以長者的身份來感化他們,才能使他們信伏,所以觀音菩薩就投其所好,現長者身為其說法,以便使其接受教化。
眾寶觀音之由來
眾寶觀音之故事由來非自佛教經典,而是來自於民間故事傳說。眾寶觀音又稱之為多寶觀音。《觀音菩薩傳》中載有「多寶觀音」的故事,傳說觀音菩薩顯化於江北的事蹟:古代江北地區民風刁悍,不知禮義廉恥,只貪財物,道德觀全無,只要有利可圖,為盜為娼都無所謂。再加上這些人都沒有信仰,不知自身經常造惡會引發因果報應。觀世音菩薩慈悲,見此狀況非常不捨,而決定度化這些眾生。
觀音菩薩化現一位外地來的長者,來到江北地區隻身於這些眾生當中,長者全身穿金戴銀,手中又捧著一個裝滿財寶的聚寶盆,說是從外地來到本地尋親訪友的。這位長者全身戴滿金銀珠寶,捧著一個聚寶盆,就這樣大剌剌的在大街小巷閒逛,故意引起這些貪得無厭的歹徒注目。長者逛街逛累了,又故意走到一個偏僻無人的地方歇腳。長者找了一塊大石頭,將聚寶盆往旁邊一放,便坐在石頭上閉目養神,最後竟然打起盹來了。這批跟蹤長者而來的歹徒見狀,認為正是行搶的好時機,大夥便一哄而上,並將長者身上的財物與聚寶盆搜括一空。
這幫歹徒搶走長者的財物後,就各自分開去銷贓了。正當歹徒們洋洋得意,準備將財寶變賣時,手中這些財寶竟瞬間化成石頭。這幫人見狀後非常驚訝,心想這位長者可能是神仙所化,於是紛紛回去長者曾經歇腳處想探個究竟。眾人回到搶奪長者財物之處想見長者之時,卻見不到長者的身影,只見到長者曾坐過的那塊石頭上,豎立了一塊香梨木,木頭上還寫著「多寶觀音」的字。後來事情傳開來了,大家認為這是多寶觀音示現來教化他們,於是便將這塊木頭雕成一尊名為多寶觀音的法相,並送往當地慈雲寺 虔誠禮拜供奉。
眾寶觀音法相還有一造型為密教大乘寶相;四面十八臂,每手各持一寶所謂眾寶,這尊法相較為罕見,常被誤以為是准提觀音像。眾寶觀音所持寶盆內有七寶,這七寶又稱「七法財」,是信、進、戒、聞、捨、慧、慚等的譬喻。七法財是一個人精神上的七聖寶,也是一般人最基本的修行之道。佛陀把黃金喻意為毒蛇,非分之財不要貪,否則終究自食惡果。眾人追求心外物質,其實修善心累積福報,有健康財富才是真正的寶。至於身外的金銀財寶,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人生終究一場空。然而,很多人卻誤將眾寶觀音當財神拜,真是有失佛教的真實意。
末學因為研究菩薩法相,無形中卻也因為菩薩相而受益,從菩薩相當中去體會菩薩「以相說法」的意境,了解了菩薩的願力,也對佛教的真實意有了粗淺的認識。在末學過去的文章發表當中,曾經提過三十三觀音的應化身相之解釋,或許一些新的讀者沒有看過那些文章,在此,末學再度重提,觀音菩薩的「應化身」相如何解釋。
要解釋觀音菩薩的「應化身」,就必須將「應」與「化」分開來解釋。我們學佛人都知道菩薩本體無相,但是眾生因為有色身的束縛著,所以很難接受「無相」的境界,因此菩薩必須以「相」來應「應」眾生,所以菩薩才有了「應身相」的示現。簡單的說,「應身相」就是眾生惟心所造就出來的相,也就是供奉在寺廟裡的菩薩造像。長相特別於常人,擁有人的身形但卻身著天衣穿金戴銀又相貌莊嚴,這就是眾生心目中的「菩薩相」,這種菩薩相就是應眾生所感的「應身相」。
相對的,「化身相」就是菩薩化現成凡夫的相貌,簡稱「凡夫相」。假設菩薩以「應身相」出現在凡間,相信這將會引起眾生很大的騷動。所以菩薩入凡度化眾生,就必須變成與眾生一樣的相貌,混雜在眾生的世界裡,而讓眾生不易察覺祂們的真正身分,而很容易親近眾生度化眾生,這就是菩薩的「化身相」。總之,「應身相」即是「菩薩相」,而「化身相」即是菩薩所化現的「凡夫相」,我相信這樣得解釋應該很清楚了吧。
眾寶觀音法相〈清代刻版畫〉
眾寶觀音法相〈作者:法林沙門〉
眾寶觀音法相〈作者:不詳\資料來源\網路〉
觀音菩薩法相在所有佛教菩薩相當中,是最千變萬化的一尊,祂的法相造型多得不可計數,而且從古至今仍然不斷的在增加當中。這與觀音所發的大願有關,因為祂誓願度盡六道眾生,觀音普門品的三十三應化身只是一個方便說,事實上祂化身千萬都是應應眾生所需而化。
觀音之造相根據,一般分為兩個方向,一是引經據典,二是依據觀音的民間故事傳說。由於觀音與眾生非常親近,所以相關故事與傳說卻多過於正統經教所述,儘管如此,所有關於觀音的造像,都應該與觀音經教的願力相符。讓欣賞者能以圖取意,更容易了解觀音的願力,讓法相達到以相說法的目的,這才得以稱上所謂如法之相。
郭老師所創作的眾寶觀音法相,其特色為身著華麗天衣,穿金戴銀,頭戴寶冠,身邊置一聚寶盆,這是引用多寶觀音的故事所創作出來的法相。左手下垂如觸地印,右手呈與願印。足上現法輪,「法輪」象徵佛陀所說之法,法輪轉動如法音宣流。法輪現於足底,代表願行巧智說法。這尊眾寶觀音相的構想與創作,想必在現今眾多觀音法相裡,祂將會是再新增添的一尊法相了。
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